这个立夏,在海边邂逅当“红”大明星
“燕子衔春去,红薰风带夏来。这个立夏”立夏至,海边万物蓬勃生长,邂逅正是明星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即日起,红《谈天说粤》栏目推出“节气里的这个立夏绿美广东”特别策划,带你阅尽南粤大地绿美新气象。海边 “四时天气促相催,邂逅一夜薰风带暑来。明星” 5月6日 我们迎来了立夏 立,红即开始 “万物至此皆长大” 繁华褪去,这个立夏绿树成荫 就让我们红树林 带你感受广东第一波夏季风的海边热情吧 从空中俯瞰广东海岸线 那片蓝绿交织的地方便是我们的家 什么?你问为什么没看到“红树”? 每棵树还长得不一样? 不用怀疑 那片绿就是本红树林家族 我们也确实不是亲兄弟姐妹 这位是木榄,那位是邂逅秋茄 还有桐花树、白骨壤…… 开花期的秋茄。 虽然我们各不相同 但都有颗“容易害羞的心” ——含单宁酸的树干一遇空气就变红 所以我们一拍即合搞了个组合名 ——红树林 大有一种“出道即走红”的节奏 红树植物树皮中的单宁遇空气后氧化变红色。 的确 身为“地球之肺”+“地球之肾” 多栖发展的我们 可是地球上生产能力最强生态系统之一 在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存在 到底有多强? 首先硬件条件得足够好 咱家无敌海景房 吸引了“七十二家房客” 浓密的树冠,是林鸟的家 海边滩涂,是水鸟的食堂 盘根交织的水网,是鱼虾蟹的育儿房 招潮蟹在湿润的土壤内活动。 数据显示 红树林为海洋生物提供的食物 占全球沿岸生态系统的一半 在我国 红树林单位面积物种丰富度 是海洋平均水平的1766倍 其次是自身实力“能打” 这一点人类最有发言权 我们红树林与大海为邻 海风的味道,我知道~ 台风的威力,我能抗~ 当夏天台风裹挟暴雨巨浪袭向岸边 我们那盘根错节的水网 便能立即分解风浪的强大能量 把岸上的渔村农户护在身后 眼下夏天来了 我们还能“吸热”解暑 变“城市热岛”为“冷岛” 冷热对流形成风 既能降温,又能吹散PM2.5 这么全能的我们 谁能不爱? 比如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 ——广东 就对我们呵护有加 像湛江试验中的海洋版“桑基鱼塘” 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利用红树林为鱼虾提供食物 鱼虾粪便又为红树林提供养料 养殖致富与保护生态相结合 从“对立”走向“共生” 湛江东海岛红树林种植—养殖塘耦合系统营造示范基地。 不仅如此 全面提升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 打造滨海绿美景观带 畅通山海相连的林廊绿道 也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目标 我们红树林家族也越来越“壮大” 到今年3月底 广东已完成营造红树林1598.89公顷 已修复现有红树林620.94公顷 放眼全球 中国也是极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茂名电白红树林。 红树林组合将越来越“红” 越来越多飞鸟游鱼来做客 一起期待一个热闹非凡的 海边绿美夏季音乐会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印方称与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交火
- 合肥发布“志同道合”志愿服务总品牌
- 周冠宇续任汇丰品牌大使 2024逐梦主场 汇见荣耀
- 黄山市:村规民约,如何深入人心?
- 2013伤感的qq签名大全 有那么一瞬间想把自己拉到黑名单
- 滁州市:以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
- 六安市:爱心义卖点亮“微心愿”
- 春节假期天柱山迎客20.8万人次
- 汪桂平:危急时刻奋不顾身下水救人
- COSMO CROSS再度亮相米兰设计周:携手国际知名品牌共创艺术盛宴
- 幼儿园使用教材情况自查报告
- 川剧《江姐》亮相安徽
- 句句心碎的朋友圈文案 2021令人心烦的句子
- 凤阳县临淮关镇长春社区:“积”出文明新风尚
- 我省部署开展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活动
- 宿州市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
- 2025恒源祥掼蛋锦标赛在春城昆明举办
- 滁州市:以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
- 安徽池州:文明实践暖人心
- “好戏”掀热潮 欢喜闹元宵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小学六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 不要虚度光阴的唯美说说 不负年华的心情短句
- 汽车销售公司财务个人总结
- 台媒曝李威转为污点证人 供出5名信徒
- 苏翊鸣:在总结表彰大会上仿佛重温夺金瞬间 明年想上一所好大学
- 经典回归,全新预热!5大预约活动助力《战神传奇》新区!
- 不跟风不随波逐流的句子 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短语
- 精品小学美术教师述职报告范文
- 第五届海峡论坛将开幕 泉州举办台湾特色庙会
- 防守“断电”葬送好局,烈豹八强首战不敌上海队
- 退役老兵冒雪献血救军属
- 伤感个性签名简短伤心 故事结束了我也该走了
- 特种兵:摊牌了,我不是童子军
- 家乡的清晨Morning In My Hometown
- 陈先礼:劲吹“文明风” 绽放“幸福花”
- 初二读书笔记:《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 世预赛国足憾平叙利亚 要想出线必须同时满足3条件
- 初二读书笔记:《小公主》读书笔记
- 精选足篮专家:长风推球10连红还擒高赔
- 岳喜环:当好社区居民的“贴心大姐”